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摘要)

(2010年1月15日)


2010-1-15    来源:南方日报


    为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现就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出如下决定。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深入贯彻中央战略方针的必然选择。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我省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2.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深远,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省必须危中求机,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弥补外需不足,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

  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转变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国内外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省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我省必须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  

  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4.总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增长可持续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内需新空间,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5.基本原则。

  ——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深化对外开放战略,巩固和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优势,形成内需外需协调发展、互补相长的新格局。

  ——保持增长与调整结构相结合。立足当前,积极扩大内需,拉动即期经济增长;谋划长远,着力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相结合。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找准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改善人民群众消费预期,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供需和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消除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

  ——消费升级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挖掘物质消费潜力和扩大服务消费并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先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6.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新十项工程”和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实施“双千工程”,三年内投资1000亿元对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改造。到2012年,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450公里、地铁约400公里、铁路约1700公里;疏浚内河航道约1400公里;新增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全力支持并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和省内机场改扩建。完成全省164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

  7.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合法权益,引导民间投融资行为规范发展。编制民间投资重点项目计划,每年重点扶持100家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的政府采购政策。

  8.改善投资服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加快建设和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和审批监察系统。制定政府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开展100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  

  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和引导消费  

  9.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信息网络、节能环保、文化创意、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网络经济制高点。推动高新区“二次创业”,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建成全球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带。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做大做强节能建材、LED照明等相关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世代液晶面板显示器等,加快推动新兴产品进入消费领域。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数字家庭,促进信息消费。启动“智慧广东”计划,推进物联网发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自主创新产品和设备制度。

  10.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扩大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建设泛珠三角无障碍服务圈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建设广东金融高新区。加强粤港工业设计合作。推进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国际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培育、引进一批大型会展企业和国际品牌会展。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实施“万企电子商务”工程。

  11.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拓展产品功能,促进换代消费。实施名牌带动、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广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专业镇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12.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广东农产品的覆盖率。创建和培育农业品牌,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份额。推广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上市,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可追溯制度。  

  五、推进城镇化,拓展内需增长空间  

  13.加快中心城市和城镇群发展。推进“一群二心三带”建设工程。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抓手,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以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发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以东部沿海城镇经济带、西部沿海城镇经济带、北部山区城镇生态保护带为依托,加快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岭南特色的城市改造示范项目。

  14.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遵循“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推进“三旧”改造,建设宜居宜业城乡。2010年,全省启动100条城中村改造和21个旧城镇改造示范点;到2012年,完成200条城中村和21个旧城镇改造。

  15.加强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城际轨道、城市地铁等快速公交为主体的区域公交网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河岸海岸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城市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政公园免费开放。加大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力度。

  16.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河流综合整治等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在设区的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处理。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63%以上,所有地级以上市建成一座以上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17.推进区域绿道网和城市绿地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设定标准,分市建设,限期建成”的原则,从2010年起,率先在珠三角地区规划建设六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区域绿道,争取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并逐步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

  18.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完善大城市落户政策,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探索推广采取“积分制”等办法,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六、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19.扩大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加快数字出版、文化传媒、互联网视听、动漫创意、游艺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建设“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旅游品牌,加快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步伐。到2012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

  20.促进住房汽车消费。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清理规范涉及交通和车辆的收费,推进车辆通行费用大年票制。

  21.拉动农村消费。实施“农村消费升级行动计划”,试行向农村居民发放专项消费卡。支持建设和发展面向农村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为农民新建和改建住房提供贷款贴息。推进“设计下乡”,引导建设新型现代农民住宅。

  22.培育新型消费模式。促进信贷消费,支持发展节庆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和消费。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居民服务业“双进”工程。鼓励发展民营医院、敬老院和疗养院及粤港澳台合办医院。  

  七、继续推动“广货全国行”,努力扩大内销市场  

  23.深度开拓广货市场。制作、投放“广东制造”广告,提高广货知名度。实施“广货全国行”计划,提高广货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投资开辟省外制造基地和自主贸易渠道,推动商品外销、产业转移、服务延伸。

  24.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内销品牌,扩大产品内销比重。实行内销预审、集中申报和内销银行担保放行制度,简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审批程序。继续办好“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

  25.支持企业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施“广东名品进名店”行动和振兴广东老字号工程。支持企业在省外组建“广东名牌名标产品贸易(展示)中心”,在广货销售集中地建设“广东商贸城”和“广货批发街”。

  26.加强对企业开拓市场的服务。“减、免、缓、停”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类收费。加强跟踪服务签约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争取广货集中销售地政府的支持,为广货内销创造条件。  

  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消费能力  

  27.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催生更大的消费需求。推动珠三角优化提升、粤东粤西振兴崛起、粤北山区跨越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促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以产业转移园区为抓手,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

  28.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加强村镇规划编制,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万村百镇整治”工程,稳步推进“万村绿”大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9.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形式,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九、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30.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31.实施积极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创业项目开发。继续实施“南粤春暖行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全面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每年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

  3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11年,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500元/年。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争取提前实现农村养老全覆盖目标。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3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主发展能力和消费能力。实行财政扶贫资金竞争性安排制度。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扩大内需战略顺利实施  

  34.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培训,提高熟悉国内市场运作、拓展内需市场的能力。

  35.加强组织领导。把扩大内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提高统筹协调、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因地制宜、先行先试。

  36.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和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

  37.推动多方参与。致力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政府与社会、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扩大内需工作的氛围。